買房雨遮要不要計坪?不計價?5分鐘看懂建坪、地坪及實際坪數!

當看房賞屋時,或許你會注意到不是每一間房屋都有雨遮,那究竟買房子要不要挑有雨遮的?而雨遮也算坪數嗎?要不要計價?這也是你買房的成本計算一環,今天就來5分鐘帶你看懂建坪、地坪及實際坪數!與明白關於雨遮你可以有的廣角思維。
雨遮是什麼?
- 簡單來說,雨遮就是用來遮雨擋陽的地方;可以遮雨、遮陽、防止火災延燒、增進建築物立面景觀造型、綠建築、調節室內溫度以及建築外殼節能等多種功能。
- 法源依據:《建築技術法》規定,是建物窗戶或開口的上方、距離窗戶或開口上緣不超過50公分的構造物。
買房時,雨遮會不會記坪?計價?
- 雨遮通常占坪之小,其重要性容易被忽略,被歸為看似使用不到的構造物;因而早期雨遮計坪計價包在房屋建坪中,被當成似虛坪,所以引發爭議。
- 2011年政府採「預售屋」可計坪不計價法規政策(註),而致生實務上建商售屋時會以總價包裝,造成其實「成屋」雨遮還是有計價,故依舊有糾紛,因此2018年以後新制上路,雨遮全面改為「不計坪不計價」。
※註:內政部100.4.15台內營字第10008022591號令訂定
- 按照建照申請的年份,整理雨遮改制沿革如下表:
房子蓋的時間截點 |
雨遮 |
現行制度:2018年1月1日起 |
不計坪不計價 |
2011年5月1日起-2018年1月1日前 |
• 預售屋-計坪不計價 ※預售屋買賣定型契約應記載不得記載事項中,仍須記載雨遮面積 • 成屋-計坪計價 |
2011年5月1日前 |
計坪計價 |
房屋建坪、地坪與實際坪數的差異
那麽雨遮為何容易和虛坪擺在一起呢,除了雨遮坪數低之外,進一步說明所謂的房屋建坪、地坪與實際坪數的不同與雨遮的關係。
- 建坪(建物權狀面積):就是一間房子的所有樓板面積,加上所持有的公設坪數。
大家平常常說的「喔,那房子一坪是多少」,那個「坪」就是在說建坪。例如你買的房子,室內 30坪、雨遮有 5 坪,然後所有的公設,由所有的住戶依比例均分,你持有 10 坪,那麼你的房子的建坪就是30+5+10 = 45坪。又或者你家是透天厝,那就是看有幾層樓,把各樓層樓地板加總+(陽台、雨遮等)=建坪
※建坪與雨遮之間的關係:雨遮是建坪的一部分
- 地坪(土地持分總面積)::指的是實際的土地坪數。
例如一塊 1000 坪的土地,總共 10 層高共計 100住 戶,每一戶住家分到的土地持份大小就稱之為地坪。
※地坪與雨遮之間的關係:不會相互影響。
- 實際坪數:也稱為「實坪」,實務上講的就是房子室內實際可以使用的坪數,法律上其實並沒有「實坪」這個名詞解釋。通常指專有部分即主建物+附屬建物面積。
例如買的房子室內坪數30坪(已經包含陽台、雨遮5坪),那麼實際坪數就是30坪。如果是計坪不計價,那麼實際坪數就會變成25坪。因此或有建商就不蓋雨遮,影響的是住戶的居住品質。
如果是不計坪不計價,等於是贈送雨遮。因此或有部分建商會把樑柱外露的設計改回樑柱於牆面內,形成壓梁卡柱,補雨遮的坪數利潤,等於是減少室內的坪數,變成室內可利用空間縮減,在小宅物件常見。
※實際坪數與雨遮之間的關係:雨遮是實坪的一部分。
※實際坪數與建坪的差異:實際坪數沒有加公設。
更多有關雨遮問題建議可以和信賴的房仲討論或請其協助取得相關(像是申請建照年限等)資訊,因房仲有房屋全方面資訊,並且清楚屋況,相對能周延買方認識雨遮的思維喔。
※本文有關雨遮相關規定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內政部、中華民國內政部營建署、全國法規資料庫官網,若有異動以官方公告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