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空地是什麼?能蓋房子嗎?一次就看懂法定用地的5大用途!

你瞭解法定空地是什麼嗎?法定空地又能蓋房子嗎?本文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讓你一次看懂法定用地的5大用途、功能及查詢方法,並建立相關法律規定的概念。法定空地的存在,不僅可以保障建築物的採光及通風,更能提升防火安全與緊急疏散的能力,這也是為什麼法定空地這麼重要了!
法定空地是什麼?
當我們要規劃一塊建築用地蓋房子時,根據《建築法第11條》的規定,必需要保留一部分土地作為空地,而這一塊空地就叫做「法定空地」。它的用途和房子本身不一樣,主要是用來確保採光、通風、安全或避難等需求,也就是說,這塊地是法律規定一定要預留出來的,不能隨意使用。
法定空地目的
是政府為了確保建築物的安全、居住的舒適性,以及維持整體環境的品質,所以要求開發商或地主在建築基地內,必須保留一定比例的空地,不能在這個範圍內,隨意蓋房子或堆放雜物,讓建築物能擁有更好的採光、通風,還能提供防火逃生、綠化等公共功能,所以可以把它想像成建築物的「呼吸空間」或「安全緩衝帶」的概念。
而法定空地要留多少,通常會因為以下幾個原因而有所不同:
- 受到當地政府規定和建築相關法律的影響。
- 不同用途的建築物(像是住宅、商業用、工廠等)需要的空地比例也不一樣。
- 需考量建築物的建蔽率。
舉例來說,如果建築基地面積為1,000平方公尺,建築物建蔽率為60%,則建築物基地面積為600平方公尺,剩餘的400平方公尺,則必須滿足法定空地的要求。
法定空地是否能蓋房子?
原則上,注意法定空地是「不能蓋房子」的,因為基於以下立場和限制:
- 法律明確禁止:建築法規定法定空地內,不得用於建造任何建築物,屬強制性規定,違反者將面臨罰款,甚至因違建遭受拆除。
- 必須保留用途:法定空地的存在,是為了滿足採光、通風、防火安全、綠化和疏散等功能,有保留的必要性,確保居住品質及安全。
- 建蔽率的限制:法定空地與建築物的建蔽率密切相關,如果強行在法定空地上蓋房子,就會超出法定的建蔽率,屬於違法行為。
但也有一些例外的特殊情況,只要經過政府機關批准後,法定空地可以建造「非永久性、低矮的公共設施」作為暫時性使用,而且不影響原本法定空地的功能,如臨時的停車場空間、社區的綠化空間及公共藝術裝置空間等。
法定空地的5種用途&查詢方法
那法定空地基本上具備5種用途,以下也列舉說明:
法定用地用途
1. 增加採光日照
讓建築物可以有足夠的空間接收陽光照射,使室內能更加明亮,如此不僅能節省能源,揮別陰暗也能減少霉菌滋生的可能,提升居住環境的舒適感。
2. 達到環境通風
足夠的開放性空間可以促進空氣自由流通,建築物之間不會因為過於密集而產生悶熱感,自然的風道也能將受污染的空氣稀釋帶走,提供更健康的生活環境。
3. 保障防火安全
有規劃防火隔間,就能拉開建築物之間的距離,降低熱輻射和可燃物的堆積,能減少火勢擴散和蔓延的風險,提高建築物和居民的安全性。
4. 有利緊急疏散
在災難發生時,如果有緊急疏散空間,就能提供住戶進行安全撤離,避免過道擁擠或物品囤積,增加逃離或救援的難度,保障生命安全。
5. 休憩和社交空間
可以用來種植綠化植物,或規劃成公共休憩區,平常可以多方利用,比如舉辦社區活動或聚會場所,為住戶提供舒適的、可交流互動的休閒性空間,同時還能達到美化環境的作用。
查詢方式
1. 進入全國建築管理資訊系統入口網
2. 在選單「建管業務」項目中,選擇「全國建築執照存根查詢」
3. 根據想查詢的建築物所在地,選擇相對應的縣市。
4. 選擇建築地址,輸入資料及驗證碼。
5. 在建物概要的欄位,就能看到法定空地面積資訊。
法定空地是法律明確規定必須保留的區域,不能用來蓋房子,它的存在是為了保障建築物的安全、居住品質以及公共利益,所以任何試圖在法定空地上蓋房子的行為都屬於違法,而且可能面臨法律制裁,建議無論是開發商或個人皆須遵守相關法規,在合理的情境下善加利用土地資源。
延伸閱讀:
土地鑑界是什麼?4招看土地鑑界費用、流程及時程!
土地使用分區是什麼?看懂使用分區顏色、用途及管制規定查詢!
※ 本文參考資料來源為「田中鎮公所」,內容如有異動以官方最新公告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