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前後的隱藏成本,有哪些?3分鐘快速看買房費用估算&試算!
首購族買房時,大多數只專注於房價高低,或是自備款的多寡,但是,你知道在買房前、後,也是有隱藏成本嗎?本篇就也來一次帶你看買房的費用&估算!光是在買房前的常見支出,就有仲介費、代書費、裝潢費及履約保證費用等;而在買房後,更是有房屋貸款、房屋稅及管理費的支出。如果你想做更精準的計算,推薦也看懂買房前後的支出估算喔!掌握錢的問題,輕鬆搞定房事非難事!
買房「前」的隱藏成本&費用:
仲介費 |
▶法定仲介服務費上限不得超過成交總價的 6%,一般是賣方付總價的4%、買方付總價的 2%。 ▶如果是買1000萬的房子,仲介費大約為20萬。 |
|
代書費 |
▶請專業代書代辦處理關於地政機關辦理產權移轉登記(過戶)、設定抵押等事宜。 ▶普遍辦理產權移轉登記(過戶)的代書費行情價 12,000 – 15,000,有貸款辦理抵押權設定的代書費行情價約 5,000 元。 |
|
裝潢費 |
新成屋 |
▶新成屋的屋況、室內管線等等都是新的,加上建商也會附贈廚房和衛浴等基本配備,因此裝潢費用節省很多。 ▶如果沒有需要變動室內格局的情況下,以室內實際坪數粗估裝潢預算,大致落在約4~6萬元/坪(家電家具等費用另計)。 |
中古屋 |
▶中古屋翻新的預算規劃會根據實際屋況影響。 ▶中古屋翻新本來就比新成屋裝潢費用要高。 ▶假設屋況較差,例如有漏水、壁癌等費用就會更高,每坪預算粗估大約落在10~15萬左右。 ▶裝潢項目包含:拆除工程、清運工程、浴廁翻新、格局更動、水電管線重新配置、防漏水補強等等。 |
|
履約保證專戶 |
▶履約保證為不動產買賣過程中,由公正第三人介入交易過程,依照買賣方的買賣契約書,暫時協助託管買方價款、賣方文件,待買賣雙方達成契約條件後,始依買賣契約書之約定交付予買賣雙方,可藉此保障買賣雙方在交易過程中對買賣價金的應有權益,並防制惡意的訛詐行為發生。 ▶因擔負重大責任及專戶之管理,酌收手續費(買賣價金的萬分之六)。 ▶費用由買賣雙方平分支付。 |
|
政府規費 |
▶不動產買賣、承典、交換、贈與、分割或因占有而取得所有權的時候,均應申報繳納契稅。(在開徵土地增值稅區域之土地,免徵契稅。) ▶買賣契稅:房屋評定現值 x 6%。 (房屋評定現值:意指每年政府、專家,會以房屋標準單價、折舊率、經歷年數、房屋所在地段調整率為計算基礎,綜合評定出的房屋現值) |
|
印花稅 |
▶買賣雙方須依規定格式簽署不動產買賣契約書,並照契約價款 0.1% 的金額貼上印花稅票,把該契約變成合法憑證後續才能辦理過戶。(契約價款指「房屋評定現值」跟「土地公告現值」) ▶印花稅計算:[房屋評定現值+土地公告現值] x 0.1% 假如土地價值較高就會相對較貴,大多落在幾百~幾千範圍內。 ▶印花稅一般為買方負擔。 |
|
產權移轉登記 |
▶登記規費:[房屋評定現值+土地公告現值] x 0.1%加上書狀費:80元/張。 ▶跟印花稅一樣也是「房屋評定現值」+「土地公告現值」的 0.1%,大多落在幾百~幾千範圍內。 |
|
貸款設定規費 |
▶登記規費:[貸款金額] x 1.2 x 0.1% ▶一般人買房會貸款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在地政機關辦理抵押登記時會將記錄登載謄本上。 |
|
代管管理費 |
▶需支付3~6個月管理費預支費用。 |
|
保險費 |
▶常見的有火災險、地震險,每年投保一次。 ▶保險費會依照房子的造價、地區、樓層、面積等因素而有所差異。 ▶一年可以估算約 2,000 元。 |
*政府規費會因為房價、區位、屋齡、建築結構等差異,導致稅費金額不同。
買房「後」的固定支出:
房貸 |
▶每月付貸款金額不要超過薪水三成。 ▶因應房貸利率變動,貸款額度可控制在月薪四成以內,保留利率調升的彈性空間。 |
管理費 |
▶管理費的多寡與社區規模、戶數多寡、坪數大小、社區公設規劃有關。 ▶管理費收費金額一般會以每坪幾元來收費。 |
▶房屋稅向房屋所有人徵收, 交屋前的房屋稅由賣方負責繳納,交屋後則改由買方負擔。 ▶繳交期間為 [每年 5/1~5/31] ▶計算時間為[去年 7/1 ~ 今年 6/30] ▶房屋稅的稅基計算公式 = 房屋評定現值 × 房屋稅率 |
|
地價稅 |
▶大多房地產在購買後都要繳交地價稅。(只有地上權住宅不必繳地價稅) ▶地價稅繳納期間:每年 11/1~11/30(在 8/31前登記完畢由賣方繳納;8/31後登記完畢則由買方繳納)。 ▶地價稅計算 = 申報地價 × 地價稅率 |
總括來說,「先求有再求好」是給新手購屋族的衷心建議,對於剛出社會新鮮人或是新婚小夫妻,可以將小坪數的屋型列入購屋名單,等到家庭成員增加再慢慢換大空間,讓購屋規劃能彈性搭配人生不同階段的步調,才是買房之路最理想踏實的方法。
※本文參考資料來源為「中華民國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公布之不動產相關法規條文,若有異動以官方公告為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