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管建築物是什麼?要拆除嗎?快速看列管建築物種類&查詢方法!

台灣屬地震頻繁地帶,房屋的安全可以說是不少購屋族在意的重點,建議在購屋前,一定要瞭解列管建築物是什麼,列管建築物又是否要拆除?本篇文章一次帶你看列管建築物種類、差異與查詢方法,幫助你清楚知道每一種列管建築物的差異,才能確保建物的居住安全性,擁有一個舒適安心的居住環境。
什麼是「列管建築物」?
列管建築物指的是因安全問題,或違反法規而被政府單位列入管理的建築物。根據《建築法》,政府單位之所以列管某些建物,有以下幾種原因:
- 保障民眾安全:確保房屋居住者以及周邊民眾的安全,防止災害和事故發生。
- 促進公共交通:保障建築物與周邊交通道路的協調,使公共交通流暢不卡關。
- 維護公共衛生:透過對建材的規範,保障居住環境的衛生,避免造成居民健康風險。
- 提升市容:對建築物外觀進行管理,增進城市景觀的整齊。
除了學校、劇院、醫院等公共建築,或是工廠等特殊功用的建築,一般住宅並非列管建築物,除非建材有問題,或是在地震、火災或其他災害後,被檢查出結構損壞或不符合安全規定的房屋,才有可能成為列管建築物。
列管建築物是否需要被拆除?
列管建築物不一定需要拆除,只有建築結構嚴重受損、無法修繕、會造成住戶和公共安全風險者,才需要被拆除。不同列管建築物的種類情況也不同:
- 紅單建築物:若建築有主結構毀損、地基不穩等問題,將危害居住安全,主管機關將視嚴重程度進行緊急支撐、強制限期內修繕、甚至強制拆除。
- 黃單建築物:黃單代表建築物的受損沒有非常嚴重,處於「需注意,待改善」的情況,修繕即可,不會被拆除。
- 海砂屋:海砂屋的鋼筋容易腐蝕,導致建築毀壞、傾倒。若鋼筋的主結構已經腐蝕,建物有倒塌風險,通常需進行拆除。即使目前建物狀況還算良好,海砂屋仍建議拆除,因為建築的結構會隨時間越來越脆弱。
列管建築物的常見3大種類
列管建築物又分以下幾種,其中紅、黃單是針對災後建築進行判定,而海砂屋則是建材有缺陷:
項目 |
定義 |
處理方式 |
影響 |
紅單 |
災後對建築進行鑑定,被認定為「危險建築」時,會被貼上紅色標簽以示警告,稱為「紅單」。 指的是建築物的主結構毀損、有倒塌風險,不可居住者。 |
紅單建築通常不能繼續使用,需撤離後進行修繕或拆除。 |
➤可能面臨房屋拆除 ➤建築物失去價值、無法買賣 ➤若不在時間內修繕處理可能面臨罰鍰。 |
黃單 |
災後對建築進行鑑定,被評估為「有待修繕」時,會被貼上黃色標簽,此為「黃單」。 指的是建築受損不如紅單嚴重,可以繼續居住,但非主要結構仍有損壞,需要在期限內修繕補強。 |
黃單建築大多仍可繼續使用,只要在期限內修繕補強即可。 |
➤建築物價值降低、影響房價 ➤若不在時間內修繕處理可能面臨罰鍰。 |
海砂屋 |
海砂屋指的是建築物使用了含氯離子的海砂,會使鋼筋被腐蝕,導致建築物耐久性和安全性大大降低。 海砂屋的牆壁可能會有裂痕、壁癌、剝落,或鋼筋外露等情形。 |
海砂屋可依評估結果進行修復或直接拆除重建。建議儘早處理,時間拖越久房屋越危險。 |
➤海砂屋為瑕疵建築,可能被減少價金或無法出售或用作申請貸款。 ➤修繕成果有限,通常需要拆除重建。 |
如何查詢自己家是否為列管建築物?
要確認自己家是否為列管建築,有以下幾種方法:
方法(一)、上各縣市政府的建築管理處(或住宅發展處)查詢平台
上所在地的縣市政府網站,搜尋建築管理單位,通常都會有列管建築的公告張貼。如:台北市建築管理工程處
方法(二)、向地方政府相關單位諮詢
如果找不到所在地縣市政府建築管理的網站,可以直接打電話到縣市政府建設處/建築管理處/住宅發展處進行詢問。
方法(三)、利用線上平台查詢
想更方便的查詢的話,可以使用線上平台進行。例如 ctopmap 實價登錄網站,只要登入會員,即可查詢建築的交易價格、附近設施、是否為紅、黃單建築物或海砂屋、凶宅等等。
建築品質攸關人命安全,列管建築物直接影響到居住安全與房屋價值,了解相關資訊非常重要。無論是紅單、黃單、海砂屋都要儘早評估,視情況撤離房屋、進行補強修繕或拆除重建,以保障自身和家人、周圍民眾的安全。一般民眾可以透過查詢政府公告或專業平台,來掌握建築物的狀況,不僅確保居住環境安全,遇到災害或風險時也可即時應對處理。
延伸閱讀:
附屬建物是什麼?3重點教您看懂附屬建物定義、法規及計價方式!
※本文參考資料來源為「全國法規資料庫」、「臺北市建築管理工程處」、「內政部」、「新北市政府工務局」等,內容如有異動以官方最新公告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