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層是什麼?台灣斷層分布如何?專家3分鐘教您查詢&分布狀況!
台灣屬於地震容易頻繁發生的地區,身在台灣建議多瞭解斷層是什麼,以及台灣的斷層分布狀況,提早認識地震發生的原因及風險,讓我們可以在地震發生時,避免災害可能帶來的巨大損失,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造成地震的主因「斷層」,並且瞭解如何查詢自家附近周圍的斷層帶分布喔!
斷層是什麼?
斷層,簡單來說就是「斷掉的岩層」,當地殼岩石圈經地函熱對流作用後,產生壓力、張力或扭力等作用後而變形,如果作用持續進行,並超過岩層彈性限度,則岩層會沿著較脆弱的面破裂,並將其兩側的岩層錯動位移,這就稱為斷層。斷層破裂的面稱為斷層面,通常斷層面都是傾斜發生;斷層面上面的地層叫做上盤,下面的地層叫做下盤。因為岩層破裂的位置,多半不是單純一條直線而有一定的寬度,因此常會聽到「斷層帶」這樣的名詞。
常見的3種斷層種類
大部分的地震,是由斷層的斷裂與錯動所造成,依據斷層岩層錯動的方向,可分為三種斷層:
- 正斷層:當岩層在錯動的時候,上盤沿著斷層面向下滑落,這種叫做正斷層。
- 逆斷層:上盤沿著斷層面往上移動,這種斷層叫做逆斷層。
- 平移斷層:如果上盤和下盤並沒有垂直方向位移,僅有水平方向移動,則稱為平移斷層。
台灣北、中、南的斷層分布狀況
對於可能出現錯動位移的斷層,則稱為活動斷層。中央地質調查所更將活動斷層分為二類。
- 第一類活動斷層:是指過去1萬年內曾有活動紀錄者。
- 第二類活動斷層:是指過去10萬至1萬年內曾經活動過的斷層。
除此之外,還有一類稱為存疑性活動斷層為有可能活動的斷層,包括對斷層的存在性、活動時代、及再活動性存疑者。
根據中央地質調查所調查顯示,臺灣地區共有36條活動斷層,其中第一類活動斷層共有22條,第二類活動斷層共14條,分布位置可以從下圖看到。
*資料來源: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上圖中的黃點也標示出臺灣的地震活躍帶,大致可分為西部、東部、及東北部三個地震帶:
- 西部地震帶:自臺北南方經臺中、嘉義至臺南,寬度約80公里。
- 東部地震帶:北起宜蘭東北海底,經過花蓮、成功到臺東,遙指呂宋島,寬度約130公里。
- 東北部地震帶:由琉球群島向西南延伸,經花蓮、宜蘭至蘭陽溪上游附近,屬淺層震源活動帶,並伴隨有地熱與火山活動現象(龜山島附近)。
透過上圖可以看出斷層與地震帶相關性很高,因此若想透過了解自家是否位在斷層帶上,提早了解住家所在位置地震發生的機率,可以登入台灣活動斷層GIS查詢系統進行查詢。
查詢自家周圍斷層的5大步驟
因為斷層錯動與地震發生高度相關,因此若能避免住在斷層帶上,或者在得知住家位於斷層附近而提早應變,就有機會提升居住安全與品質。建議您,可以透過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台灣活動斷層的GIS查詢系統,幾個步驟帶您了解如何查詢:
1. 進入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點選右上方的「GIS查詢系統」。
2. 點選「同意並進入GIS查詢系統」。
3. 先左側點選「圖層」頁面,在「地震資訊」欄勾選顯示「災害性地震」、「顯示有感地震(近2月)規模0以上」、「小區域有感地震(近2月)規模4.0以上」。
4. 勾選「斷層」的「活動斷層跡」、「活動斷層環域半徑200公尺範圍」和「活動斷層環域半徑500公尺範圍」等選項。
5. 最後,點選左側欄位中的「定位」,並輸入住家地址,按下「定位」,便能知道住家附近是否有地震斷層。
每當地震發生,房屋是否有危險、房屋品質是否安全,都會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選擇房屋時,除了留意「房屋結構」、「建商口碑」等因素,建議可以了解房屋所在區域,是否在斷層帶周圍,若是在斷層帶周圍則可預作防範,提升房屋的防震規格,以提升居住安全。
延伸閱讀:
※本文參考資料來源為「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臺灣活動斷層分布」、「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等,內容如有異動以官方最新公告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