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出租人是什麼?有什麼好處?這8大優缺點房東一定要知道!
政府推出了「公益出租人」政策是什麼?房東如果成為了公益出租人,又有哪些好處呢?本文就彙整帶你瞭解公益出租人申請、流程及資格條件,一次釐清房東可以獲得的保障與優惠,又有哪些注意事項要知道,讓租客與房東雙方都能獲得一個穩定的保障。
公益出租人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把自己多出來的房子,用比較便宜、合理的租金,租給需要幫助的人,比如低收入戶、年輕人或身障者等等。這種出租人會配合政府的規定來出租房子,而政府也會提供一些好處,像是補貼、稅金優惠,甚至幫你找房客、處理租屋糾紛等等,讓房東比較安心、也更願意把房子租出來。
簡單來說,公益出租人就是一種「利人利己」的出租方式,政府為了鼓勵房東參與這項公益出租計劃,提供了多項稅務優惠和補助,房東不僅能收取租金,還能得到政府的相關優惠政策,而租客則能以較低的租金獲得穩定的住所。
公益出租人的申請、資格及流程
那如果房東想成為公益出租人,又有哪些條件呢?以下就也為你列舉公益出租人的申請、資格及相關流程,讓你可以在申請公益出租人的過程中,更加快速及放心!
申請資格
房屋條件:房屋需為具門牌的合法建築,不可以是違章建築,且基本上應符合安全、衛生等基本居住標準。
房東資格:必須是房屋的所有權人,也就是房屋必須是房東本人所有。若房子與他人共同持有,租賃契約的出租人應載明所有共有人。
租客資格:租客必須是政府認定的「符合租金補貼申請條件族群」,如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等,並且租房目的必須僅為居住使用。
租金限制:政府沒有直接對公益出租人的租金設定強制性的標準,不存在租金必須低於市場行情的相關規定,只有設定每屋每月租金最高免稅額度為15,000元。減輕房客的租金負擔,主要是透過政府提供給房客的租金補貼。
申請流程
公益出租人的申請流程主要可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由屋主自行申請認定,另一種則是由政府直接認定。而政府直接認定的方式,是發生在收到房客申請租金補貼後,會將資料送到國稅局,進一步協助審核房東是否符合公益出租人的資格,後續將直接認定並給予稅賦優惠。
以下是由屋主自行申請公益出租人認定的流程,向當地縣市政府的都市發展局臨櫃辦理(或網路線上辦理):
1. 確認資格:
房東先確認自己的房屋符合資格:所有權人與出租人為同一人、有門牌、非違建。
房東先確認租客符合租金補貼資格,並附上租金補貼核定的公文影本。
2. 準備文件:
公益出租人申請書
房屋所有權人的身分證明文件
若是委託辦理,需要授權同意書、代理人身分證明文件
租賃契約影本,上面需載明房東及租客雙方的身分證統一編號
房屋權狀影本
承租人戶口名簿影本、最近年度的全戶所得資料及財產歸屬清單
3. 提出申請:備齊資料後,向當地政府機關提出申請,可郵寄或臨櫃辦理。 4. 審核認定:當地政府根據申請資料,審定是否符合公益出租人資格,確定符合條件後,將核發郵寄認同函,申請人就可以向稅務機關申請相關稅務優惠,如房屋稅、地價稅的減免。
房東作為公益出租人的8大優缺點
在考慮是否成為公益出租人之前,需要全面了解這項政策的優點和缺點,因為不僅關係到經濟收益,還涉及到社會責任和長期管理。成為公益出租人的優缺點彙整如下表:
優點
缺點
➤享有房屋稅1.2%優惠
➤享有地價稅0.2%優惠
➤享有綜合所得稅租金免稅額1.5萬/每月
➤幫助符合條件的租客獲得補助權益,提升社會貢獻度
➤租客因為有租金補貼,相對能減少付不出租金的風險
➤因非自用住宅,故賣房稅率較高
➤公益出租人的身分及優惠並非永久性,會因出租人條件而異動,除非未來刻意縮限房客的選擇範圍,只租給符合條件的房客
➤若非自發性想成為公益出租人,也可能面臨房客提交租金補貼申請時,身為房東有必須配合提供資料的義務
如果您是一位有閒置房屋的房東,並且希望能夠在賺取租金的同時,也能為社會做出貢獻,那麼成為公益出租人這件事,無疑是一項值得考慮的好選擇,而且不僅能幫助社會上相對弱勢的族群,還能讓享受到多項稅務優惠和穩定的租金收入。
只是同時也要留意,若未來有售屋的可能,因為房屋的使用方式不同,會影響未來土地增值稅的計算結果。而且公益出租人的身份,也會因房客資格變動而失效,重覆申請也將造成管理和時間成本增加,這些都必須事先納入考量的範圍內,希望本文能幫助您對公益出租人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可以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延伸閱讀: 買房和租屋哪個划算?一張圖看房貸&房租的優缺點、分析及比較! 遷戶籍要帶什麼?3分鐘一次看遷戶籍申請、文件及相關注意事項!
※ 本文參考資料來源為「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臺北市政府市民服務大平臺」等,內容如有異動以官方最新公告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