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屋待售量探十年低點 囤房稅2.0能否催動降價待觀察
2024-02-25
「囤房稅2.0」7月上路,惟據調研網站樂居網資料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新成屋待售存量為18,455戶,為2014年2月來新低,顯示近年新屋市場在小坪數產品受青睞且自住買盤踴躍下,賣壓未如預期多,囤房稅2.0重稅壓力是否能形成新屋降價,還有待觀察。   樂居網資料顯示,近年房市谷底在2016年,當年房地產景氣不佳,預售新案銷售率急轉直下,預售推案比重降至53.2%,對買方資金支出較大的新成屋案占比從前一年的40.7%大升逾6個百分點衝上46.9%,創十年新高,在線銷售新成屋戶數達51,568戶。   隨著房市逐漸復甦、買盤回歸,新成屋占新建案比重逐年下滑,尤其2021年因高通膨逼出旺盛買盤,新案市場銷售率大增,當年預售新案在線銷售戶數達11.08萬戶、比重81.3%,新成屋待售量則低至18.9%。   最新去年12月底新成屋待售存量更降至18,455戶,為2014年2月以來的近十年新低量,顯示建商手中待售新成屋有限、賣壓未如預期多,因此7月上路的「房屋稅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囤房稅2.0),囤房重稅壓力是否形成新屋降價,還有待觀察。   樂居創辦人李奕農表示,2016年後,台南市、高雄市新屋推案方式由新成屋轉為預售為大宗,推升全國預售推案比重拉高,2022年預售推案占比更達87.6%新高,會有如此轉變,主因房價攀升,民眾準備頭期款壓力大,且預售屋有付款較輕鬆的優勢所致。   另外,房市這幾年走多頭市場,造就全國預售屋銷售快速,除非建商特別要求做為保留戶別,不然預售案甚少留到新成屋才銷售,這是去年新成屋待售存量為十年新低關鍵之一。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分析,2021年房地合一稅(囤房稅1.0)上路後,建商陸續棄守新成屋市場轉進預售屋,也是導致預售推案比重直線飆高的另一原因;另外「囤房稅2.0」7月上路後,建商為避免新成屋銷售被課稅、加重成本負擔,接下來預售建案比重恐再升高。
81期重劃區定位發展大寮新都心 劃設公園綠地廣達3.4萬坪
2024-02-21
開發面積48.78公頃的81期重劃區,定位發展成為大寮新都心,劃設以住宅區為主,為舒緩市中心人口成長壓力,並提供鄰近居民、大發工業區及和發產業園區等就業人口就近居住空間。融合周邊鳳凰山自然生態環境,重劃區內共規劃5座公園及2處綠地,面積達11.32公頃,規劃過程中傾聽地方民意、結合地方特色,賦予各個公園不同主題面貌。 大寮81期重劃區內的公11、12位於鳳凰山腳,妥善串聯既有登山步道系統,使民眾可便捷進入鳳凰山,將鳳凰山當作生活的一部份,同時延續山林綠意,規劃滑梯、滑步車道、滑草坡、體能訓練等冒險體能遊戲場。 另外,公10、公13鄰近鳳林四路,肩負調節大寮地區防汛滯洪重要任務,其中公10及公13總滯洪量約5萬噸,藉由滯洪池空間融入生態(池)保育及遊樂休憩活動,設置彈跳床、鞦韆、旋轉飛盤等主題式兒童遊戲場,生態池內亦有鋪設環形步道,供民眾運動、休憩,同時營造生態多樣性環境。 近年來高雄努力推動特色公園,市府工務團隊說明,藉由公民參與機制了解民眾需求,將公園規劃以融入在地文化、保留原有地形地貌、天然環境及自然素材的理念,創造優良綠環境新亮點,公10到13等4座公園已陸續完成,預計3月底前完工啟用,讓大寮區居民能享受不同於市區環境的自然生活品質。 此外,大寮也將首次推出公辦都更案,分別為忠義段51地號及61地號(北基地)兩個單元辦理公告招商,於今(20)日辦理正式上網公告,並於2月22日舉辦招商說明會,市府與中央合作推動公辦都更,預計兩案合計引資百億元,市府將可取得近150戶社宅。 為加速促成81期成為大寮新都心,中央與高市府攜手合作將位於兩公園與鳳林路間土地釋出,期藉此做為帶動區域發展雙引擎,基地具有絕佳交通區位宜住宜商,南北銜接鳳山大寮傳統商圈,近捷運具TOD生活宅開發潛力,市府透過公辦都更取得逾百戶社會住宅,歡迎中大型建商投入參與共創三贏。
囤房稅2.0稅率基準出爐 財政部:鼓勵建商降價清餘屋
2024-02-20
囤房稅2.0將在今(2024)年7月上路,明年5月正式開徵,財政部16日預告課稅基準草案,針對非繼承、非出租的「非自住」住家用房屋,六都稅率3.2%起跳、非六都2.6%起跳,最高達4.8%。至於業界關心的建商餘屋,若滿5年未出售,最高稅率亦為4.8%,財政部表示,希望能鼓勵建商調整售價、加速出售,讓民眾順利購屋。  財政部表示,經過邀集各地方稅稽徵機關開會研商後,公布相關課徵參考基準草案,預告期將從2月16日至3月18日,若預告內容無修正,地方政府配套措施出爐後,最快可於3月底、4月初生效實施。 「非自住」房屋:六都稅率3.2%起跳   針對非出租、非繼承共有的「非自住」住家用房屋,全國分2組課徵基準,每組為4級距,直轄市適用稅率為3.2%至4.8%,非直轄市的戶數及稅率較寬鬆,稅率為2.6%至4.8%。   至於出租或繼承共有房屋,全國為統一基準,4戶以內稅率1.5%、5至6戶2.0%、7戶以上2.4%。     建商餘屋:滿5年未出售 最高稅率4.8%   至於建商(起造人)餘屋,共分為5級距課徵,全國一律按建商持有年限適用相應稅率,持有年限越長,稅率越高。 若待售餘屋在1年內稅率2%、超過1年、未滿2年稅率2.4%。若餘屋超過2年、未滿4年,稅率3.6%;超過4年、未滿5年稅率4.2%;超過5年餘屋課徵最高上限稅率4.8%。   財政部強調,希望藉此鼓勵建商在快超過2年的合理銷售期時,可視市場情況及衡酌房屋稅,調整售價加速出售,盼透過房市價穩量增,讓購屋者能買到好屋。
豪宅認定標準下修 新制課稅大不同
2024-02-20
財政部於2月16日訂定發布「112年度個人出售房屋之財產交易所得計算規定」,下修豪宅認定標準,台北市及新北市分別為6千萬及4千萬元,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臺中市、臺南市及高雄市為3千萬元。 個人112年度出售舊制課稅房屋(104年底以前取得者),原則上應按售價及取得成本等證明文件核實計算所得,但若僅有出售時的實際成交金額,而無法證明原始取得成本者,在符合上述豪宅標準條件下,稽徵機關將以實際房地總成交金額,按出售時房屋、土地評定現值比例,先計算歸屬房屋之收入,再以該收入的17%計算出售房屋所得額。 舉例計算如下:112年度出售台北市房地總成交金額6千萬元,假設出售時房屋、土地評定現值比例2:8,則歸屬房屋之收入為1,200萬元,乘以17%計算出售房屋所得額為204萬元,應併入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課稅。 資誠聯合會計事務所稅務法律服務副總經理歐陽泓提醒,我國自105年起實施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新制,個人112年度出售適用舊制課稅之房屋,才有上開豪宅標準的適用;個人交易105年以後取得的房屋土地屬新制課稅範圍,應以房地實際成交價格計算房地交易所得,按差別稅率課稅。
囤房稅2.0將上路 一次搞懂5大重點
2024-02-15
「囤房稅2.0(房屋稅差別稅率2.0)」預計於2024年7月實施、2025年5月開徵,將降低全國僅有1間自住住宅的房屋稅,除了造福自住客外,並針對非自住住宅加稅,提高多屋族的持有成本。   估計新法上路後,將對新建餘屋銷售不佳的建商造成較大衝擊,外界預期,預售屋仍會是房屋市場的主流銷售模式。   按現行房屋稅規定,地方政府可視房屋所有人持有戶數自行訂定差別稅率級距,並採累進稅率計算,擁有房屋愈多者,採計的稅率愈高,也就是俗稱的「囤房稅」。扣除全國家戶3戶自用住宅,擁有第4戶以上,屬非自住住宅,才會被課徵囤房稅。   以台北市現行囤房稅1.0為例,持有非自住住宅2戶(含)以下,每戶按2.4%稅率課徵房屋稅;持有3戶(含)以上,每戶按3.6%稅率課徵。而台南市分級較多,為1戶1.5%、2戶~3戶1.8%、4戶~5戶2.4%、6戶以上3.6%等;至於苗栗縣因無囤房稅,故無論擁有多少戶,房屋稅都以1.5%課徵。   舉例來說,王先生名下若有2間在台北市的非自住住宅,原有2戶房屋稅均以2.4%計算;若在台北市多買1間非自住宅,原本2戶連同新買的1戶,共計3戶將統統跳升為3.6%計算。但若王先生不買台北市,而在桃園市多買1間自住宅,則會採現行的縣市歸戶計算,原有台北市的2間自住宅與桃園市的1間自住宅,均適用於較低的2.4%稅率,因此,在乎房屋持有成本的多屋族,多會納入現行囤房稅作考量依據,進行房屋置產配置。   目前全國22個縣市中,包含六都直轄市、新竹縣市、宜蘭縣、連江縣、屏東縣以及澎湖縣等12個縣市皆訂有囤房稅;其餘10個縣市因未有囤房稅,房屋所有人無論持有幾戶非自住房屋,皆按法定稅率下限1.5%課徵。   在囤房稅2.0上路後,由於多屋族占比不高,加上房屋稅課稅的稅基遠低於市價,每戶僅會多出數百元到數千元的房屋稅,對整體房市衝擊有限,但也可能成為房東漲房租的理由。而手握數十間,甚至數千間餘屋的建商,在此次修法中所受到的影響最大。   有專家指出,建商若是以成屋銷售,或是銷況不佳剩下太多新建餘屋,一旦銷售期拉長,囤房稅2.0上路後勢必將增加售屋成本,使建商更需做好成本控管。因此,避開成屋銷售,以預售方式推案,仍會是市場銷售的主流方式。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認為,未來預售期將會拉得更長,「慢慢賣,慢慢蓋」,建商藉此減少成本壓力。   另外,豪宅因坪數較大,且銷售期動輒5年以上,房屋稅的持有成本增加較為有感,加上豪宅市場近年買氣黯淡,一般建商將避開豪宅,傾向以中小坪數產品推案。何世昌分析,囤房稅2.0將增加新建餘屋的1.2%房屋稅,對於豪宅建商整體利潤影響,還未形成實質壓力,預計有實力的頂級豪宅因此降價的機會並不高。   考量每個推案的淨利率維持在10%左右,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說,囤房稅所增加的成本,建商將透過控制總量手段調整,比如今年原先推案10案就減為8案,預估2024年整體市場推案量,比起2023年將減少15%。
七都Q1房市推案衝4,500億 專家預測北台灣表現最亮眼
2024-02-15
龍年首季買氣旺,房市迎春天,光是前二月的六都熱區推案量就近2,800億元。專家預估,329檔期即將登場,去年不少遞延案量已經蓄勢待發,今年首季六都加新竹縣市(七都)推案量有望突破4,500億元,較去年同期將挑戰兩位數的成長動能。 據591新建案統計六都今年1、2月的推案熱區,全台以北台灣表現最亮眼,像桃園市推案前三大熱區桃園、龜山及中壢等區,共有28件新建案、逾800億元案量登場;而鄰近新北市的板橋、三重及林口亦有25件、逾700億元的總銷金額登場。   台北市則有北投、松山及中正等地,總銷金額分別為158億、100億、93億元;台中則有南屯、西屯及沙鹿區上榜,其中沙鹿區一甩去年陰霾,近期共有九件個案、106.7億元進場。不過南二都前二月表現相對冷靜,除台南市東區合計有百億元案量,其餘地區均處在相對低水位,研判業者可能在農曆春節後,在329檔期在趁勢推出。   591新建案表示,相較年底為傳統購屋旺季,農曆年前常被視作淡季,建商推案量通常有限。不過今年在利空淡化等優勢下,房市買氣反而呈現淡季不淡,建商嗅到商機自然積極進場,也為年初329檔期提振不少士氣。   以桃園來看,去年有不少區域出現減量、延推,甚至是拉長潛銷期以求避利空的現象,整體推案水位明顯下滑,然而到了今年卻一掃陰霾,幾大主力重劃區更是摩拳擦掌,陸續傳出有大案公開,像龜山區今年估計一口氣有「富宇富御」、「溫莎堡」等指標案,桃園區也有「鉑克棶」等案,帶動量能重返高點。   至於新北市,今年看點仍聚焦在重劃區周邊,像板橋在江翠北側就有「久泰宸品」、「日安TOKYO」等案公開,另外,近年新北蛋黃區也有不少危老案出現,像位於板橋文化、雙十路的「科達琢真文化」,該案因地段精華且戶數有限,同時又規劃1、2房等小坪數產品,頗受年輕客群青睞,目前開價約8字頭。   至於台南、高雄兩地,由於去年上半年曾有一波新案出籠,加上科技題材使兩地房價飆漲,目前當地仍處於去化階段,推案狀況尚不明朗。   不過隨著台積電傳出將在高雄增建設廠,是否會再度替當地房市掀起旋風,是今年值得觀察的重點。
新北社宅新制這類家庭多一支籤 最快有望入住土城社宅
2024-02-14
新北市今年起有多項社宅新制上路,其中育有2名以上0至6歲子女家庭,申請社宅會自動加籤、抽中機率為2倍,小家庭有機會入住即將竣工的土城大安、永和社宅。國民黨議員江怡臻說,政府鼓勵育兒家庭,減輕租屋負擔與養育壓力;民進黨議員黃淑君則說認為,與其多一支籤,不如盡快增加社宅總量、提高包租代管數才不會排擠其他族群。   台北市長蔣萬安今宣布,未來社宅房型規畫將調整為4比5比1,增加二房戶數,提高有子女家庭適合入住房型,同時推動育2名以上0至6歲子女家庭,抽社宅享「加籤」以提高中籤率;新北市社宅政策也推出新制,只要育有2名以上0至6歲子女家庭,申請社住宅抽籤時會自動加一支籤,入住社會住宅的機會提高為2倍。   此外,考量租金逐年上漲,新北市府加碼,育有2名未成年子女由5000元提高至6000元,育有3名以上未成年子女由6000元提高至7000元,設籍新北市就學或就業及育有未成年子女家庭符合資格者都可申請,減少扶老、養兒家庭的租屋負擔。   新北城鄉局社宅科長江怡瑩指出,社宅申請分為一般及優先戶,過去僅育有3名以上未成年子女納入優先戶,去年立院三讀通過住宅法修法後,育有2名未成年子女也納入優先戶,因此今年新制上路後,家長可選擇以一般戶加籤或是優先戶申請社宅。   議員江怡臻說,因應台灣少子化趨勢,政府有必要鼓勵育兒家庭,減輕租屋負擔與養育壓力,新北市透過加籤提高社會住宅入住機率;單身青年則能夠透過包祖代管或租金補貼,相對具有彈性,相信不會衍生過多權益排擠問題。   議員黃淑君則認為,育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最需要穩定,社宅通常3年一籤,時間到又面臨重抽的情況,且提高2名上0至6歲子女家庭中籤率,可能會排擠其他族群,包括身障、獨居長者等權益,與其多一支籤,不如盡快增加社宅總量、提高包租代管數,才能加速解決社宅僧多粥少問題。
10年前標準早不合時宜 陳勝宏籲:豪宅認定金額應上調
2024-02-13
大選結束,今年房地產發展備受各界關注,對於未來建築業前景,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勝宏表示,目前建築業仍然面臨勞工短缺、工料上漲、利率上升、融資困難等困境,加上今年開始課徵碳費,鋼材、水泥、鋁料都是主要建材,未來營建成本勢必再增加,這些都是建築產業當前面臨的困難,籲請政府要重視協助解決。 而央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被稱為打炒房重藥,陳勝宏認為,目前房市交易量、價沒有大幅波動,房市已趨於平穩,央行的金融緊縮政策應該滾動檢討調整,以維持產業合理經營環境。 他以特別提出兩項應該立即鬆綁的不合理規定。第一項是「18個月內動工興建」的規定,目前土融要求18個月內ㄧ定要動工,實務上有的銀行甚至只給1年期限,就算不談整併其他土地,建案從購地至取得建照開始動工,都要經過許多冗長的行政程序,如果再涉及都市計畫變更、都市設計審議、環境影響評估等事項,18個月內就要動工簡直是天方夜譚。 第二項是建議央行「高級住宅限貸令」的高價住宅認定金額應調整,畢竟這已是10年前所訂標準,應該配合房價水準合理調整,陳勝宏表示,央行目前的規定是台北市7000萬、新北市6000萬、其他縣市4000萬以上就會被認定為高價住宅,消費者只能有4成的貸款。 陳勝宏指出,根據內政部公布全國住宅價格季指數的統計,以2016年為基期100,2023年第3季全國住宅價格季指數為133.18,漲幅已超過3成。在六都中,除新北市增加2成5、台北市增加1成5外,其他四都平均增加4成。以高雄當地為例,4000萬住宅認定為高價住宅,而限制一般民眾只能貸款4成,已不合時宜,且嚴重影響產業發展,建議央行適度提高高價住宅認定金額,以符合民眾實際購屋需求。 另外,去年上路的「私法人取得住宅許可制」,陳勝宏認為,這已違反自由經濟原則,「私法人購屋許可制」最早是行政院在2020年12月「健全房地產方案」所提出,當時背景是為了防堵個人藉由設立公司或股權移轉,來規避短期移轉重稅。 如今房地合一稅已經修法針對私法人5年內買賣成屋、預售屋適用短期重稅率;繳納房地合一税後的盈餘分配,還要再繳28%的所得稅,實質稅率已達60.4%([45%+(1-45%)*28%]=60.4%),建議政府要重視各界聲音重新檢討,相關子法也要減少對產業經濟活動的干擾。
南、高2都買賣移轉創18年來單月最高紀錄
2024-02-02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各都地政局陸續公告買賣移轉,南台灣2都今年元月買賣移轉棟數跟上月相比略微上揚,台南市以2447棟拿下18年來同期最高交易量,月增達到2.0%、年增達到91.3%,高雄市以4149棟也創下同期最高紀錄,月增達到17.0%、年增110.5%,台中市以5373棟,比上月滑落5.7%,年增則達101.5%。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謝欣亞指出,1月台中區延續上月的熱度,整體移轉量來到5373棟,創下近兩年來的次高紀錄,北屯區貢獻983棟、西屯區達到532棟是最大功臣,包含南區、龍井區、太平區等皆有交屋潮挹注,才讓台中市在元月淡季延續上月量能,後續太平區還有櫻花建設量體300多戶的「大櫻國倫敦花園」要交屋,預估交屋潮將持續到第1季。 另外,從去年第4季開始回春的台南市,1月延續上月的好表現,以2447棟創下18年來同期新高,飆升區域主要在永康區、安平區與善化區、仁德區,台南市主要受惠於各區多點開花的交屋潮,仁德保安加盟店店東曾世奇表示,受南科效應持續發酵,仁德區的推案較往年熱絡,成為台南房市交易的生力軍,仁德過去的單月交易量多半低於100棟,但目前市場上預售及成屋不少,其中包括「陞發秀泰」有150戶的量體、「宗大青田大樓區」等新案有將近300戶,未來發展熱絡。高雄1月以4149棟創下2年來單月最高紀錄(110年12月4801棟),根據數據顯示,苓雅區以514棟,月成長151棟,月增41.6%、年增159.6%拿下高雄成長量第1,林園區則以月成長104棟,月增247.6%、年增135.5%成為高雄生力軍。中信房屋南區經理林柏成表示,去年底高雄捷運小港林園延伸線動土,路線自現有紅線R3小港站,向南延伸進入林園區,行經臨海工業區、林園工業區、新材料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等3大國家級產業園區,產業議題多也帶動區域房市穩定發展,目前是南高雄電梯華推案的新重鎮,熱潮還會持續一陣子。(自立電子報2024/2/1)
平均地權條例修正 需注意今年重新規定地價與累進起點地價變動
2024-01-31
平均地權條例第14條條文修正後,公告地價調整間隔由3年改為2年,今(113)年適逢每2年1次重新規定地價,屏東縣經重新計算後累進起點地價為76萬元,較111年累進起點地價76萬2000元,減少2000元。 國稅局指出,地價稅以每一土地所有權人在同一直轄市或縣(市)轄區內的所有土地合併歸戶,計算地價總額再按累進稅率課徵。 屏縣稅務局說明,累進起點地價係以屏東縣全部土地平均地價乘上7公畝為基準,但不包括工業用地、礦業用地、農業用地及免稅土地。經計算後本縣113年累進起點地價為76萬元,因此本縣土地所有權人的地價總額未超過累進起點地價者,地價稅按基本稅率千分之10徵收,超過累進起點地價者,依超過倍數採累進稅率千分之15至千分之55扣減累進差額計徵。 稅務專家提醒民眾,土地若供自用住宅、工業用地、加油站、騎樓、道路、寺廟等使用,符合特別稅率或減免稅條件,請記得於開徵40日(9月22日,如遇例假日,則順延至次1工作日)前提出申請,經審查核准後,即可於當年度適用,逾期申請者,只能自次(114)年開始適用;前經核准適用特別稅率者,如使用情形無變動仍可繼續適用,免再重複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