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運動風潮帶動房市 北屯最狂房價拉209%
2025-04-15
記者陳筱惠/台中報導 運動風潮席捲全台,業者統計,自北台中各區運動中心啟用後,周邊房價漲幅驚人,其中又以「北屯國民運動中心」周邊最為亮眼,5年漲幅高達209%、而隨著「豐原國民暨兒童運動中心」預計7月就將正式開館營運,豐原房市也開始出現明顯漲勢,近一年來房價上漲9.3%。專家認為隨著區域發展持續升級,未來房價有望進一步縮小各區差距。 豐原區擁有近16.4萬人口,為台中市第6大區,更以高達1萬2855家的商業登記數量高居全市之冠,隨著亞洲大學重金投資逾55億元推動「豐富專案」,打造近6000坪的全齡健康園區,另外,斥資6億多元打造的「豐原國民暨兒童運動中心」也將於7月正式開館營運。 「豐原國民暨兒童運動中心」地上4層、地下3層的多功能運動中心,規劃游泳池、綜合球場、體適能中心等多項運動空間,更打造了親子體適能中心和兒童多功能空間,同時地下層設有200個汽車停車位及177個機車停車位,不僅提供運動民眾便利的停車空間,也解決周邊社區的停車需求。 ▲亞洲大學重金投資逾55億元推動「豐富專案」,打造近6000坪的全齡健康園區。(圖/記者陳筱惠攝) 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指出:「運動中心的設立往往能帶動周邊房市發展,提升生活品質,更能吸引年輕族群進駐,以台中其他區域為例,北屯、朝馬、南屯等運動中心周邊房價都有顯著上漲,漲幅從58.5%到209.%不等。」 根據實價登錄資料,2017年啟用的「北區國民運動中心」區內,指標個案「理仁泰舍」,每坪單價高達75.1萬元;而2020年啟用的「北屯國民運動中心」,坐落14期重劃區,「龍寶有愛臻邸」則以每坪單價81.3萬元創下區域新高;至於2021年啟用的「潭子國民運動中心」,周邊坐落弘富重劃區、由在地建商打造的「匯有大及第」,目前社區最高成交單價也達46.2萬元,都寫下區域新高紀錄。 至於7月正式營運的「豐原國民暨兒童運動中心」,近期周邊新案「慶山明仁」,最高單價已來到每坪55.4萬元,此外,久樘開發在「豐原國民暨兒童運動中心」旁推出新案的「久樘雋陽」也受到注目。 中信房屋豐原圓東加盟店店長羅玉幸分析:「豐原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加上近年來的城市規劃和基礎設施投資,隨著運動中心和亞大全齡健康園區的落成,豐原將形成一個集運動、醫療、教育於一體的完整生活圈,不僅能吸引年輕族群,也非常適合壯世代、甚至是有意退休的人士選擇居住。」隨著區域發展持續升級,未來房價有望進一步縮小與市區的差距。 海線地區,「清水國民暨兒童運動中心」也即將開幕,更是為海線首座運動中心,吸納海線周邊75萬人口,耗資6.4億元。也有新案主打運動宅,如「嘉麗Winner」基地位於運動中心對面,擁有「下樓即大型公設的優勢」,以規劃符合年輕人生活公設,包括凱旋迎賓大廳、直播室、K書中心、共享客房,規劃2~3房。 ▲台中海線親民房價,重大建設多,是攏絡買盤的重要誘因。(圖/記者陳筱惠攝) 兆國營建機構也佈局清水打算推出造鎮系列個案,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說:「台中海線親民房價,是攏絡買盤的重要誘因。」以中科周邊為例,園區核心的西屯區,去年新案均價73.3萬元,但往海線走,房價便一路下降,甚至可以找到「3字頭」的預售案,激勵海線的人口及房市發展。
「囤房稅2.0」快開徵、自住優惠稅率怎計算?
2025-03-04
【文/李寧】多屋族今(2025)年房屋稅稅金將會很有感,不過,若是自住者則將享有優惠房屋稅率!「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方案」(俗稱「囤房稅2.0」)於2024年7月1日正式實施後,將在2025年5月首次以新制課徵囤房稅;想要拿到優惠稅率的人,務必記得要在3月24日前辦理完畢戶籍登記。 「房屋稅差別稅率新制」(俗稱「囤房稅2.0」)針對全國單一自住房屋,稅率從1.2%調降為1%;非自住住家房屋,稅率則從1.5%~3.6%上調為2%~4.8%。 「囤房稅2.0」採全國歸戶、全數累進課徵,新制開徵後,將使囤房族、建商等繳納更多稅金,政府期望透過稅率差距,以降低單人持有多屋情形,抑制投資客房產炒作,保障自住權益。 「囤房稅2.0」自住戶必看 台南市政府財政稅務局說明,2.0新制規定,自住房屋需由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設籍,就能享有自住稅率,要特別留意的是,須在3月24日前辦理完畢,才適用「1.0%(全國僅1戶)」或「1.2%(全國3戶內)」的自住稅率,否則將被課徵3.2%至4.8%的非自住稅率,稅額至少增加1.67倍。 ▲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方案(俗稱「囤房稅2.0」)於2024年7月1日正式實施後,將在2025年5月首次以新制課徵囤房稅;想要拿到優惠稅率的人,務必記得要在3月24日前辦理完畢戶籍登記。圖/Getty (StockByM via Getty Images) 台北市政府財政局提醒,「自住住家用房屋」認定要件增訂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辦竣戶籍登記規定,很多民眾可能還沒有注意到辦「竣戶籍登記」的重要性,少做這件事,稅額可能就會大幅增加。 自住房屋優惠稅率符合3要件: 1.房屋無出租或供營業使用 2.供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實際居住使用,並於該屋辦竣戶籍登記 3.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全國合計3戶以內 「囤房稅2.0」多屋族必看 「囤房稅」源自財政部《房屋稅條例》第5條,針對屋主持有的第4戶開始計算的非自住住家,採用差別稅率課稅。 依照「囤房稅1.0」,第4戶起將視為非自住住宅,稅率介於1.5%至3.6%;修法後的「囤房稅2.0」,則將稅率調高到2%至4.8%,讓多屋族稅金很有感。 據財政部估計,「囤房稅2.0」正式開徵後,全國將約有36萬戶受影響,粗估整體可多增26億元收入。 不過,為鼓勵囤房族把閒置房屋投入租賃市場,提升房屋利用效率,3種情形可享優惠稅率: 1.房屋提供公益出租或用作社會住宅:稅率1.2% 2.若房屋出租供住宅使用,並申報租賃所得達當地一般租金標準:可適用1.5%至2.4%之較低稅率 3.若透過包租代管方式出租,且租賃契約期限一年以上,符合租金標準者,不計入非自住戶數:可適用單一優惠稅率1.5% 另外,針對為避免「繼承非自願共有房屋」造成空置的情形,導致房屋未能有效利用,繼承取得共有住家用房屋,法定稅率從最高3.6%調整為1.5至2.4%,以適度減輕非自願持有共有房屋者的稅負。 稅務局提醒房東,房屋出租申報租賃所得達租金標準,記得於每年房屋稅開徵40日前(即3月22日,2025年適逢假日遞延至3月24日),檢具租賃契約書向當地稽徵機開提出申請,同時於5月份須申報綜合所得稅,先行辦理申報,才能在當期適用較低稅率。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囤房稅2.0採全國歸戶,且對於自住房屋的認定更加嚴格,也讓不少多屋囤房族的稅負加壓。由於現今想適用自住稅率,不僅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在全國持有的戶數不得超過3戶,還需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設籍,因此想節稅的民眾,務必要設籍才行。 然而房屋稅各縣市的稅基有高有低,且屋齡、地段也會影響稅額,各縣市不同戶數的差別稅率也不一樣,因此想降低稅負,建議應選擇房屋稅基高的房屋設籍自住,其他稅基低的房屋列為非自住,以有效節省總稅金的支出。 此外,為鼓勵多屋族活化閒置房屋,出租且申報所得達租金標準的房屋,可享1.5~2.4%的優惠稅率,因此多屋族也可考慮將房屋釋出到租賃市場上,不僅能享有優惠稅率,還有租金收益可期。
房市讓利風來了 2025各大房仲看法一次看
2025-01-01
過去一年,房市劇烈起伏,上半年可用瘋狂形容,但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後,買氣急轉直下。新的一年來到,房市將如何變化?各大房仲看法如下:   永慶房屋業務總經理葉凌棋:   銀行房貸緊縮,短時間內不易緩解,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也將持續,預期2025年房市呈「量縮價跌」格局,全年交易量估27.8-28.8萬棟左右,較2024年減少18%至21%,將是近七年來交易量首度跌破29萬棟大關。   至於房價走勢,在房貸緊縮與信用管制影響下,民眾對房價上漲預期翻轉,目前房價也有由漲轉跌跡象,展望2025年,剛需強勁的區域估跌幅7%-10%左右,過度投機炒作的區域,房價則有10%-15%的跌價空間。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   預料2025年利率預期將維持當前水平,但銀行仍逐步收緊房貸資金,預計上半年市場資金仍會偏向緊縮,部分屋主可能因資金壓力而釋出房產,為買方帶來更合理價格的機會。   不過房地產等待承接的買盤需求仍存在,若股市波動不大,房市上有鍋蓋下有鐵板,預料呈現「量縮價盤整」格局,但若股市波動放大,則要觀察有資金需求的民眾是否增加。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總監徐佳馨:   央行重手打房壓制下,2025年交易量很難有激情表現,但也不會再斷崖式下滑。至於民眾最關心的價格問題,由於2025年開始邁入史上最大交屋潮,應有買方貸款出問題而願意讓價出售,成為本波價格破口,特別是漲多且推案量大的區域,有機會遇到個案屋主降價。   整體來說,2025年在成屋市場可以看到更多好案件出現,價格也比2024年有空間,但依目前環境來看,即使降價,幅度不會太大,交易量預估會寫下三年新低。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   2025年房市,由於打炒房的大環境不變,量能下滑的情況將持續,由於2024上半年的房市仍處上升期,買氣可觀,也墊高比較基期,推估2025上半年的交易量,年減幅將拉大到2~3成。   價格方面,供給量大的蛋白區,有機會吹起讓利風,使價格止漲;但供給稀缺的蛋黃區,在釋出稀有的情況下,預 料仍會維持緩漲趨勢,預估整體房市將呈現「量縮價穩」的發展態勢,漲幅與從前2~3年的飆漲相比,將明顯收斂。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   2025房市變數取決於銀行房貸水位及央行打炒房,若政府政策持續收緊,消費者的購屋信心勢必會受到衝擊,交易量恐怕也將繼續萎縮,反之,若政策利空有所緩和、銀行資金壓力緩解,市場交易量則會出現回溫跡象。   在房價方面,由於營建成本、人工成本、購地成本仍在高檔,加上國內景氣逐步復甦,因此短期內房價出現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並不高,房價將以盤整為主,惟部分只靠建設話題拉抬價格、生活機能尚未完善、且缺乏自住買盤支撐的新興重劃區和蛋白區,房價可能會出現修正現象。
所得稅再省一筆 有屋族「5種情況」也能報租金支出
2024-12-05
近日財政部公告若因5種情況需在外租屋,申報所得稅時仍得申報房屋租金支出特別扣除額,以落實照顧民眾租屋需求之政策。。(圖/台灣房屋提供) 租屋族報稅再省一筆,今年1月1日起納稅義務人、配偶及受扶養直系親屬在台灣境內租屋供自住且非供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者,每一申報戶每年所支付之租金從12萬調高到18萬元可列報房屋租金支出特別扣除額,不過考量實際狀況,近日財政部公告若因5種情況需在外租屋,申報所得稅時仍得申報房屋租金支出特別扣除額,以落實照顧民眾租屋需求之政策。 財政部說明,考量實務上期型,納稅義務人、配偶及受扶養直系親屬雖有房屋,仍有另行租屋居住需求,核釋下列5種特殊情形之房屋。 其一,經政府公告拆遷或依災害後危險建築物緊急評估辦法張貼危險標誌之房屋。其二、已毀損面積占整棟面積達5成,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認定必須修復始能使用之房屋。其三、繼承取得共有房屋且納稅義務人、配偶及受扶養直系親屬持分合計非全部。 第四、納稅義務人、配偶或受扶養直系親屬因就業、就學、就醫因素而需異地租屋,且合計僅有前3點以外之1屋(含共有房屋),供其自住且非供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最後,納稅義務人符合「納稅義務人與配偶分居得各自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及計算稅額之認定標準」第2條規定,與配偶各自辦理結算申報,其配偶之自有房屋。 財政部進一步說明,納稅義務人之房屋符合上開視為「非自有房屋」認定原則者,於申報2024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可檢附相關證明文件,供國稅局核認。同時也提醒,房屋租金支出特別扣除額訂有排富規定,當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適用稅率20%以上、股利按28%稅率分開計稅,或依所得基本稅額條例計算之基本所得額超過規定之扣除金額(113年度為750萬元)者,不適用之,以使政府資源有效運用。
房市11月交易量緩步回溫 部分屋主接受小幅讓利
2024-11-30
五大房仲昨(29)日發布11月旗下門市交易量,普遍較上月回溫。永慶房產集團全台月增4%、年減30%;住商機構月減1.2%、年減32.6%;中信房屋月增5.8%、年減31.4%;台灣房屋統計七都交易月增9.9%、年減26.8%;信義房屋全台交易較10月回溫,較去年同期仍有約雙位數年減幅度。   房市維持自用當道,雖然銀行房貸吃緊狀況短期難以解除,但市場似乎慢慢在消化利空,專家指出,今年房市第4季應會呈現旺季不旺,未來要觀察供給端的數量是否增加。   五大房仲品牌11月門市交易量   展望今年,永慶房屋指出,今年開始有大量預售新屋交屋潮挹注,相互抵消下,推估2024年全年交易量仍有33.6至34.4萬棟左右,年增9.5%至12.1%之間。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指出,在銀行房貸緊縮與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下,逐漸扭轉民眾對於房價上漲預期,部分屋主開始意識到繼續堅持高房價可能會延長出售時間,甚至可能面臨更大的議價空間,因此現在售屋心態轉為可接受小幅讓利。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認為,經歷過9、10兩個月的盤整,雖有零星個案降價求售,現在市況較之前舒緩許多,有不少賣方誠意降價,應是交易逐漸回神的重要因素。   買盤方面,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指出,現階段市場主要受到兩類買方的撐盤,一類是有剛性需求的自住客群,另一類則是手握充裕現金的高資產客群。   此外,賣壓較大的蛋白區和蛋殼區,或是面臨資金回籠壓力的屋主,其心態已經逐漸放軟,議價空間也變得更加有彈性。目前整體市場正逐步向買方市場傾斜,對於購屋民眾來說,現在正是進場看房、議價的好時機。   觀察產品方面,據信義房屋統計,全台11月交易總價1,000~1,500萬元占比最高,總價700~1,000萬市場占比也較上月略增,台北市則是總價1,500~2,000萬元成交最多,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地區、台中市都是總價1,000~1,500萬產品成交最多,高雄則是700~1,000萬成交較多。
台積電坐鎮 上半年台南市工業區地價指數年增逾4%最高
2024-11-12
據內政部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工業區地價指數為102.78、年增約2.8%,其中台積電(2330)重鎮的台南市、工業土地價格指數年增幅達4.1%最高,其次為新北市、嘉義市各達3.9%、3.1%,顯示在科技業、半導體大廠擴廠效應下,同步帶旺國內工業地產表現。   台灣房屋集團工業地產中心執行長陳璟葵分析,近年國際掀起AI熱潮,使台灣半導體相關產業受到全球矚目,購地擴廠的動作不斷,尤其台積電等指標大廠,大手筆投資不手軟,光是台積電購入原群創南科四廠近10萬坪廠房,就斥資171.4億元,也讓廠區所在的台南市,工業用地交投熱絡。   另外,陳璟葵表示,由於南科現今產值已超越竹科,穩居三大科技園區之首,未來還有南科三期的擴建遠景可期,在科技產業鏈接連布局之下,不僅帶動南科周邊的工業不動產交易,也讓台南的工業區地價指數年增4.1%,傲居國內第一。   據據內政部地政司公布的「都市地價指數」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的工業區地價指數為102.78,較去年同期成長約2.8%,其中台南市工業區地價指數年增幅達4.1%最高,新北市、嘉義市則以年增率3.9%、3.1%居二、三位;桃園市及台北市年成長率分別為2.9%、2.4%,位居第四、五名。   陳璟葵指出,新北市工業區土地交易活絡,其中林口區的國際AI+智慧園區擁有ASML艾司摩爾等半導體大廠進駐,今年啟動土地標售後,上下游產業獵地不手軟,連帶拉抬新北市工業不動產的交易價量;另外新北市土城產業園區挾產業轉型、捷運三鶯線建設利多,被國壽、中工等業者相中,插旗推出廠辦大樓,並吸引鴻海集團等企業投資設廠,為新北市的工業不動產發展添加動能。   觀察台南市、新北市與嘉義市的工業類土地交易中,主要以設置工廠生產線為用途,而桃園市、台北市則分別以物流倉儲、商務辦公室為主,其中桃園市今年最大宗的工業類土地交易為台灣人壽、砸137.5億元卡位航空城產專區,預計打造新型物流辦公園區;台北市則由台達電花近45億元,購入內科兩棟廠辦大樓居冠。
房市資金急凍衝擊新成屋 待售戶數年增逾五成
2024-09-02
房市「後限貸」,新成屋剉著等。限貸令問題延燒後,即使官方都說沒有限貸令,但房市貸款緊縮問題卻無解,包括銀行、房仲、建商均表憂心。業內人士稱,房市已淪為「後限貸」時期,繼中古屋後下一波新成屋將成受災戶。   根據591新建案統計六都暨新竹縣市「新成屋待售戶數」,截至今年8月底為止共2,779戶,較去年同期增加1,000多戶,年增逾五成。其中,高雄市待售量達千戶,為各縣市第一,若行政院煞車力道不夠強,高雄將率先成為受殃的新成屋房市災區。   七都前八月新成屋待售量   591房屋交易網新聞公關組長林哲緯分析,這幾年成屋水位會持續增加,主要還是與市場大熱、建商推案力道趨強有關,特別是當前不少地區地價、營建等各項成本快速上升,建商為求降低不確定性,寧願等完工後再開始銷售,也一併拉高待售水位。   觀察各縣市,以台南、高雄來說,在科技議題帶動下大量買氣湧入,土地、工資、房價無一不漲,當前除了購屋族很有感,業者同樣訝於市場變化之快,於是開始湧現一波成屋量能。若進一步檢視區域,這波個案主要坐落在楠梓、仁武及鳳山等地,當中不乏規模逾百戶的指標案,拉高整體待售量能。   雙北市方面,台北市待售量年成長直逼八成,關鍵還是在於今年第2、3季在中山及大安有成屋個案推出拉高水位所致。整體而言,當前北市新案幾乎靠小宅打天下,以總價帶換取買方青睞,中高坪數、高總價產品則是去化相對較慢,反觀新北市受惠買氣熱絡,許多個案都在預售結案,少有成屋案,待售量增加有限。   林哲緯指出,雖然官方說「沒有限貸令」,但這一波房貸難貸、排隊等貸款等已經讓市場風聲鶴唳,不少購屋族就怕買了中古屋、新成屋,會有房貸款下不來的狀況發生,因為簽約後就得馬上面臨房貸問題,不像預售屋多半是兩、三年後才交屋。   觀察各大房仲8月自結交易量,受到「房貸限貸令」影響,已較7月市況降溫,最新8月永慶、住商、台灣房屋、中信四大房仲內部店頭交易數據顯示,單月交易量較7月萎縮16.4%至28.4%,也較去年同期減少2.5%至17.4%,顯見央行新制已衝擊市場交易量,民眾購屋態度已轉趨保守。   除了中古屋已經率先反應外,專家指出,未來新成屋也可能會成為「重災搖滾區」。此外,部分地區若近年有房價超漲過快、供給過量、缺乏議題等情況,恐將成為賣壓狙擊的頭號對象。
最新青安統計7月再創次高紀錄 8月恐遭限貸令緊縮
2024-08-20
財政部今日發布新青安截至7月底止業務量最新統計,7月底撥貸戶數7876戶,撥貸金額為623.32億,不僅較6月的7244戶大增超過600戶,而且撥貸金額更較6月的567.7億成長近60億,不過行庫主管私下指出,7月的撥貸金額,是在消化6月的申請案,現在房貸限貸令,加上央行出手「總量管制」,新青安8月統計恐怕將「量縮」。   以財政部今日上午最新出爐的統計來看,截至7月底止,新青安累計戶數有41萬7870戶、金額為1兆9890.52億元。若7月的八大行庫撥貸金額,和受理戶數來看,7月當月各大行庫的青安房貸業務量,台銀為137.19億、1759戶,其他行庫還包括土銀、兆豐、彰銀、合庫、一銀、華銀、台企銀,分別承作95.54億、59.67億、55.23億、85.20億、58.68億、89.77億、43.04億,戶數分別為1219戶、684戶、684戶、1051戶、736戶、1180戶、563戶。   行庫主管指出,6月正式大查人頭戶、包租公的高峰期,使行庫在新青安申貸上,都不太敢撥貸,但6月底相關規定都出爐之後,新遊戲規則明朗化使行庫將先前的累積案量放行,因此7月的案量,又回到直追5月635.99億的新青安從去年8月開辦以來的史上次高水準。   然而,一波暫平一波又起,大型行庫主管私下指出,各大行庫內部對房貸業務的「限貸令」,也包括新青安的申貸,從8月中旬起,多家行庫的新青安申貸戶也都要排隊,而且不見得貸得到,或是等至少一個月以上的時間,亦即,這波房貸「緊縮」潮,連首購族想辦政策性房貸,都雪上加霜。   而央行要國銀對不動產業務的「總量控管」,也將影響房貸族;一家行庫主管也說,總量控管將是另一道壓抑新青安的重要壓力源,行庫主管還說,接下來應難再看到新青安的申貸熱潮,尤其是銀行在有限的授信資源之下,還把案子留在低利率的新青安,實在不划算,這也會使新青安未來難免有緊縮效應影響。 受惠新青安貸款,年輕男性房貸族增加。圖/台灣房屋提供
農曆年假影響 2月各大房仲成交量衰退
2024-03-29
各房仲今(29)日發布2月旗下門市交易量,包括中信房屋、永慶房產、住商機構2月交易量表現均較去年同期減少,房仲業者分析,主因今年2月適逢農曆春節連假,房市交易天數減少所致,但年後民眾看屋、購屋意願高,加上新青安房貸助攻下,首購族群漸趨積極,高資產族也因通膨未降,進場置產意願增;延續年前房市買氣,預期2024年上半年房市表現還有成長的空間。 |新青安促動首購族 通膨使高資產族群進場意願增 根據永慶房產集團統計,2月全台交易量較1月減少28%,若與2023年同期相比則量微縮1%,幾乎是持平開出。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觀察年後看屋量與1月相當,顯示民眾仍積極看屋、尋屋,購屋意願仍高,加上新青安優惠貸款的促動下,首購族群轉趨積極,而買賣雙商價格認知差距逐漸縮小,有利成交。 此外,在通膨難降的狀況下,高資產族群也開始尋找適合的抗通膨標的,近期發現換屋、高資產族群進場購屋意願增加,帶動中高總價產品交易回溫,具備地段、產品稀有性等優勢的物件最受青睞。首購族、換屋、長期置產族群陸續進場,延續年前房市買氣,加上近期政經局勢、政策面都相對穩定的狀況下,預期2024年上半年房市表現還有成長的空間。 |國內景氣看好 有自住需求購屋族可趁勢進場 根據中信房屋統計,受到年節及國定假日影響,上班營業日大幅縮減。全台相比上月縮減27.1%,六都皆為負成長,與去年同期相比,全台減少9.9%,六都中僅桃園為正成長。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表示,恰逢年節期間,民衆看屋、購屋腳步都放緩,因此買氣較上月降溫。 不過,在國內景氣持續看好的態勢下,環境有利於房市剛性買盤的發展,不動產交易將會升溫,今年低首付、低總價的小宅仍將是市場主軸,有自住需求的購屋族可以跟上時機,勇敢進場。此外,2024開春又傳來台積電將考慮於嘉義縣設廠的消息,這對南部房市彷彿在注入一劑強心針,從短中期來看,南台灣的房市應會持續加熱。 |股市強勢帶動房市受惠 市場續延去年下半年熱度 住商機構2月交易量較上月減少13.4%,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去年農曆年節落在1月,2月為完整交易月份,因此交易量較去年同期減少3成。不過龍年股市表現強勢,連帶房地產因而受惠。雖然今年經濟表現溫和成長,但在自用買方支撐下,預估成屋市場上半年應能延續去年下半年熱度,而下半年適逢全球大選年,政經變數增加,資金情況還需要再觀察,自然會對房地產市場多所影響。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雖然2月買賣交易量不如1月,但總統大選落幕後,股市衝上萬八,青年成家安心貸款持續發酵,看好後市購屋穩定樂觀。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選後買氣維持穩定,以往靠近農曆年節買氣會轉淡,觀察今年前2月的市場買氣,年節前維持穩定,年後呈現快速回籠,且延續去年下半年以來年增的穩定市況,緊接著就是329檔期的來臨,推估上半年房市仍維持量能年增的趨勢表現。
房屋若改採實坪制?一大堆問題,政府想過沒?
2023-04-21
【MyGoNews蕭又安/綜合報導】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通過後至今施行細則還沒上路,但爭議仍餘波盪漾,日前法學界學者、專家也對修法條文,認為有涉違憲之虞,合憲性大有爭議,商總主席賴正鎰2023年4月21日表示,房地產業已準備聯手法界專業人士研議如何提修憲案,捍衛自由市場運作的機制,請政府打炒房不能無限上綱,傷害房市正常交易,破壞人民對政府的信任。 至於內政部正討論的實坪制議題,賴正鎰認為,房屋計價一旦貿然改採實坪制,那30%以上的公設坪數,要登記在誰名下?公共設施空間興建成本又由誰來支付?屆時勢必會轉嫁,使房價更飆漲,他建議政府在制定政策或修法前,應該要先找業界溝通或舉辦公聽會,不要只會閉門造車,以免政策荒腔走板,讓全民苦吞後果。 立法院2022年12月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禁止私法人買房、禁止預售屋轉售讓與、炒房者處以最高5,000萬元高額行政罰等都還是引起房產業的代銷,建商,開發商,仲介等產業界群起反彈。 台灣高等檢察署主任檢察官呂丁旺更在日前的一場論壇上公開表示,平均地權條例針對私法人購買住宅原則禁止例外許可,還限制轉讓年限,這項修法可能涉及違憲;參與論壇討論的學者更指出,以立法方式禁止並處罰人民合法移轉財產,並直接介入私人的私法自治領域,在尚未採取抑制不動產炒作的融資、租稅、資訊透明公開等三大政策工具前,就逕行採取禁止轉讓的終極手段,已不符合憲法23條的比例原則,建議相關產業界可提出修憲案。 賴正鎰指出,房產開發商一直很配合政府政策和法令,但這次政府打炒房,最終已經讓人感覺變質,竟然祭出最嚴厲的修法來禁止預售屋轉讓,完全沒有顧慮到民眾對自身財產處分及調度分配的自由權利,這在先進國家是完全無法理解的集權作法。 他說,自由買賣房子是持有人的個人財產,持有人要怎麼處理,他不懂為何必須受政府管制?買房動輒上千萬至數千萬元,又不是在菜市場買蔥,只要幾十元就能輕鬆帶回家,他相信不會有人會拿買房子來開玩笑。況且從下訂簽約到完工交屋,往往就是三、四年,期間也可能遭遇工作調整、家庭意外等,政府立法限制不能移轉,簡直是強人所難,全世界沒有哪個民主國家的政府會作限制買賣的主張。 此外,有立委在立法院質詢公設比例過高現象,要求內政部應該推動實坪制,而內政部允諾納入評估討論。賴正鎰不以為然。他強調,近年來公設比提高到33%以上,主要是因應建築法規修法後,要求建物必須要有兩支逃生梯所致,並非建商故意要拉高公設比。而且在實施實價登錄後,就有詳細區分計算專有部分(包含主建物和附屬建物)、公共設施及停車位面積,登記制度都相當透明,根本不需要再新增困擾。 他說,建案公設通常分「小公」、「大公」。「小公」是建物2支逃生樓梯、電梯梯間等,由部分住戶共同分擔的空間;「大公」則包括機電設施、樓與樓之間連通道、門廳、管理室、避難室、及垃圾集中與回收區,大廳及中庭,地下停車場車道及化糞池、蓄水池、電表區等由全體住戶共同分擔空間。大公、小公加總的公設比至少22%以上。此外,多數建商為提升住戶的生活品質與休閒空間,規劃KTV、視聽室、健身房、游泳池、宴會廳、兒童遊戲區、媽媽教室、閱讀自修室、會客室等。 他認為,虛坪制行之多年,跟那些實施實坪制的國家民土風情與政策不同,將來的30%以上的公設坪數誰要買單?公共設施的空間興建成本又要由誰來支付?沒有買停車位的人,如何拆帳?以後銀行授信貸款要怎麼鑑價?尤其是成屋或中古屋將來要轉手,售價該怎麼換算? 他舉例說,若拿1000萬元,過去每坪單價20萬元,可買50坪的房子,但拿掉35%公設比的坪數之後,建商在日益飆漲建材與人工成本下,依照成本及收益,仍要賣1000萬元。所以若實施實坪制,原本50坪就會改成32.5坪計價,如此一來,每坪單價飆高到30.7萬元,房價更高,所有權坪數也縮水。 台灣房屋自有率平均為78.6%,是否應該更要考慮現有的800萬戶擁房者,他們願意認同實坪制嗎?房屋計價一旦採實坪制,地政事務所的不動產財產登記的所有權面積就會縮水,不僅現行持有不動產的國人不能接受,他們更不能認同登記帳面的財產大幅縮水三成以上,將來買賣時總價值也跟著縮水。 其次,再看與房地產有關的地價稅,房屋稅及土地增值稅幾乎都是地方稅,繳交稅賦計算是以登記面積乘以稅率,將來地方稅收勢必大幅減少。若要改成「實坪制」預售屋、新成屋和中古屋的算法差異大,實價登錄揭露結果,資訊混亂,讓人眼花無所適從,更造成公務人員在登記作業上的困擾。   \台房價、內政部實價登錄查詢系統,中信房屋為您掌握最新區域行情https://price.cthouse.com.tw/  
1 2 3 4 5 ...25